这张屏幕截图,来自新浪网:《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公布》。请仔细看,文中所有“伊利”二字中间都存在空格一枚,变成了“伊 利”。这则新闻全文转载自央视新闻联播,如果我们对比新浪的这个网页和新华网、央视网、搜狐、网易等其他网站的同一则新闻(请自行搜索查证),会发现正文几乎一字不差,除了这几个空格。
无独有偶,腾讯网转载的同一则新闻,“伊利”也都变成了“伊 利”。截图如下:
当然,新浪网的其他报道中也出现了从“伊利”到“伊 利”的神奇大变身,顺手搜出三个,一并立此存照(点击看大图):
让我们用左脚无名趾稍稍分析一下:第一,完全相同的新闻正文内容,只有新浪网和腾讯网上出现了奇妙的空格,源网站和其他转载网站上则没有空格;第 二,这空格不偏不倚,只出现在伊和利二字之间,并且没有漏过一个“伊利”组合;第三,不止一篇新闻中的“伊利”都以“伊 利”的形式出现。——因此,这是人为干预的结果而非巧合或排版错误。
这种干预的后果是什么?见多识广的中国网民很清楚。当我们在论坛发贴或BLOG发文时,常常主动地采用“民 主”、“共+产+党”、“西-藏”的形式,人眼可识别而机器不易识别,避免被程序自动过滤或被“盾”的命运。而新浪网和腾讯网的编辑们显然不会认为“伊利 ”是敏感词,但他们联想到的是,一旦你把“伊利”写成“伊 利”,网民们就不能再通过搜索“伊利”这一关键词找到这个网页了。
新浪和腾讯收了伊利多少公关费,或,广告费?这种行为,既没有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可言,从其效果来看,又幼稚愚蠢得可笑。
0 意見:
发表评论